发布时间:2021-07-19 16:45:11 来源:和平政务网
在重庆道庆王府的对面,重庆道38号,有一座英式现代风格建筑,棕色的外墙让这栋建筑看起来多了些许古板,但就是在这栋建筑里曾经居住过一位对天津体育有着杰出贡献的人——李爱锐。
李爱锐于1902年出生在中国天津,1907年,他随父母回国上学。英国体育界的一位著名教练发现了他,并引领其走上了田径之路。1924年,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上,李爱锐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400米跑的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,夺取了该项目的金牌。1925年8月,他放弃了优厚的条件和待遇,毅然返回他的出生地中国天津。李爱锐回到天津后,应邀对原民园体育场进行修缮和改建。他根据世界田径赛场的标准以及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,对原民园体育场的改建提出许多宝贵建议,如跑道结构、灯光设备、看台层次等。改建成功后,原民园体育场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一流比赛场地,不少国际大赛都在这里举行。李爱锐当然成了体育场的常客,每天早晨,他都在这里跑步锻炼。在改进原民园体育场的同时,李爱锐也在新学书院(现17中)任教,教授理科与体育。李爱锐的化学课不仅生动有趣,而且他还是个很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。班里哪怕有一个学生听不懂,他也会再讲一遍。每次下课后,他都不会马上离开,而是在教室里找个座位,对没听懂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,有时愿意听听学生们的意见,以便改进授课方法。因为他有很强的责任心,加上奥运冠军的名气,学生对这位可敬、可爱的老师都很敬佩。1942年,李爱锐同众多西方侨民一起,被日军押送到潍县集中营。囚禁生活的苦闷和绝望可想而知,但他并没有屈服,他坚持公道、伸张正义、幽默乐观,被推选为营区康乐小组的主席。他还编写了一本化学小册子,为集中营里的孩子们补习功课,带他们进行体育活动,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飞毛腿叔叔”。1945年,李爱锐病逝于集中营。